近日,南昌市住建局公布了2024年度南昌市优质建设工程奖项目名单。南昌市政建设集团承建的市政公用城三期H、J、K地块项目、南昌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(一期)、朱桥东路综合管廊及基础设施建设工程(昌东大道~东站西路)以及昌东三路道路建设工程(昌东大道-天祥大道) 四个项目实力登榜!这一荣誉不仅是对项目卓越品质的认可,更是对市政建设集团“品质至上”发展战略和匠心实力的生动诠释。
市政公用城三期H、J、K地块:
该项目位于南昌市新建区,工程合同金额约7.14亿元,总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,涵盖教学楼、住宅、幼儿园、商业配套及地下室等。项目严格推行质量标准化管理,应用了《建筑业10项新技术(2017版)》中的钢筋与混凝土技术、模板脚手架技术、钢结构技术、机电安装工程技术等7大项13小项,将“鲁班精神”融入项目管理全过程。施工过程中严控关键环节,特别是在桩基和风雨球场钢构件生产吊装中,坚持“方案严格审批、质检前置”,最终成功打造出质量过硬、安全文明的标杆工程,荣获“安全文明标准化示范工地”和“质量标准化示范工地”称号。
朱桥东路综合管廊及基础设施建设工程:
作为南昌东站区域先期启动的骨干道路,该工程西起昌东大道,东至东站西路,工程合同金额约4.14亿元,全长约3.85公里,标准段红线宽42米,双向六车道,是连接城南片区与高铁东站的重要通道。项目创新应用多项技术:在施工受限路段采用非开挖埋管技术(水平导向钻),显著提升效率并降低风险;针对长达2728米的雨水箱涵,实施严格的超长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技术(包括优化配合比、精确温控、延长养护等),有效杜绝了温度裂缝和收缩裂缝;跨水系箱涵桥侧墙主体钢筋采用直螺纹套筒连接,确保连接牢固可靠。项目秉持“产品如人品,质量即生命”理念,通过精细化管理打造优质精品。
昌东三路道路建设工程:
该项目西起昌东大道,东至天祥大道,工程合同金额约1.9亿元,全长约3.4公里,红线宽32米,定位为服务南昌东站区域的城市次干路。工程建设对完善区域路网、提升东站可达性、优化投资环境意义重大。项目亮点在于桥梁施工工艺:采用专用桥梁木模板保障质量与效率;预应力工程严格遵循“张拉力与伸长量双控”原则,确保误差小于6%,并严格执行后张法施工流程(强度、龄期达标、顺序张拉、同步控制)。同时,车行道采用一体化防沉降井盖,提升安全性、施工效率及道路整体风貌。
南昌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(一期):
该项目是省、市、区三级重大重点项目,计划投资 8.5 亿元,已完成投资3.3亿元,总建筑面积14.3万平方米。项目致力于打造江西省内首个集“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”与“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产业示范基地”于一体的绿色低碳产业园区。涵盖综合楼、ALC厂房、研发楼、PC厂房、资源化利用厂房等设施。项目充分融入绿色低碳发展理念,构建了从设计、研发到生产、销售、施工、服务的全生态化产业链。项目建成对推动当地工业经济转型升级、促进就业和环保产业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。荣获2024年度“江西省优质钢结构工程奖”。
近年来,市政建设集团始终锚定“品质至上”核心发展战略,将精细化施工与质量、安全全周期管控深度融合:
体系赋能: 建立并完善“三级监督(班组自检-技术质检-外部监检)、五步到位(交底-工序交接-班次交接-关键点验收-材料进场验收)”的质量管控标准体系,压实分级管理责任。
科技赋能: 大力推广BIM技术进行深化设计、碰撞检查、施工模拟;广泛应用装配式建筑技术(如装配式围墙、叠合板、一体化井盖、钢结构等)提升效率与质量;积极应用建筑业十项新技术。
标准赋能: 全面推进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活动,编制创优策划、质量计划、标准化图册等文件,严格执行样板引路制度。
智慧赋能: 推行标准化、规范化、智慧化的质量安全管理模式,运用信息化手段强化危大工程等关键环节监管。
此次四个项目荣膺市优奖,是全体市政建设人对"品质至上"初心的坚守,更是对南昌城市发展使命的践行。我们深知,每一座奖杯的背后,是数千个日夜的精工细作,是对钢筋水泥的温度倾注,更是对市民期盼的郑重回应。
未来,市政建设集团将继续以"品质"为基,"匠心"为尺:
深耕质量提升——持续完善三级监督、五步到位的管理体系,让每道工序可追溯、每项材料有保障;
强化技术攻坚——扩大BIM与装配式技术应用场景,攻关绿色施工与资源化利用难题,以创新降本增效;
扎根城市需要——紧扣道路管网、民生配套、城市更新改造等城市发展需求,打造更多"安全放心、市民满意"的精品工程。
荣誉属于过去,责任始终在肩。我们将以此次获奖为动力,用扎实的工程品质完善城市功能,用可靠的市政服务护航民生福祉,为南昌建设更具幸福感、可持续的现代化都市持续贡献力量。